临近春节,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依旧繁忙。在企业的电解车间,记者看到自动化机械臂正将一块块阴极铜板快速剥离打包,一辆辆叉车有序地将铜板运输至仓库。而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副产品硫酸,则将被运送至下游企业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生产磷化工产品。
紫金铜业与瓮福紫金都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工业园区的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在这座产业园里,每个项目环环相扣,形成一条物尽其用的循环经济链条。近日,记者走进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实地了解革命老区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
紫金铜业是上杭县千亿级金铜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核心。紫金铜业财务总监张从果告诉记者,在向下游企业提供原料的同时,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紫金铜业持续推进项目改造,对含碲物料综合回收等技术进行升级优化,综合能耗及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2024年,我们享受企业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税费减免共7000余万元,为企业40万吨扩产改造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张从果说。
在距离紫金铜业只有6分钟车程的瓮福紫金公司,工人们在有序地进行产品装车,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作为紫金铜业的下游企业,瓮福紫金每年可消纳紫金铜业70万吨硫酸,既可解决自身主要原材料供应保障问题,又可解决紫金铜业硫酸消耗难题。与此同时,瓮福紫金生产的副产品氟硅酸和磷石膏也成为其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
在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像紫金铜业、瓮福紫金这样构成上下游的企业还有50多家。这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2024年,蛟洋新材料产业园成功入选“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国家税务总局上杭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罗俊介绍,上杭县地处山区,2012年前后以采矿和水泥生产为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摆脱资源依赖,上杭县主动转型,以金铜、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为核心,按照“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强什么增什么”的原则绘制12张产业链招商图谱,落地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着力打造以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南岗金铜产业园、白砂新材料科创谷为核心的上杭工业园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024年4月底,资源回收企业可以向出售废旧物品的自然人“反向开票”的措施推出,解决了资源回收企业“第一张票缺失”问题。上杭县税务局第一时间利用税收大数据,筛选整理资源回收企业名单,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辅导。
位于南岗金铜产业园的福建省宏晶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是“反向开票”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企业会计林丽娟告诉记者,“反向开票”政策使得企业取得自然人销售发票更为方便,打通了购销增值税抵扣链条,相关成本可以合规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上杭县有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550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7%。上杭县已连续3次入选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